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寡妇,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免费看成人A片无码照片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檢查視線
積極探索侵害受教育權民事公益訴訟
發(fā)布時間:2024-01-04    來源:新財華摘文內參

目前,檢察機關在受教育權領域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為數尚少,開展的公益訴訟相關工作多為針對輟學退學問題制發(fā)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教育行政部門落實控輟保學政策。對于侵害不特定未成年人受教育權,造成國家、集體或他人損失的行為,檢察機關如何依法監(jiān)督保障公共利益,值得進一步探討。筆者認為,檢察機關未檢部門應當堅持綜合履職,探索以侵害受教育權民事公益訴訟追究相關侵權人的民事責任,更好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一、侵害受教育權屬于公益訴訟受案范圍

一是從法理基礎來看,將侵害受教育權納入公益訴訟受案范圍是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具體體現。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6條、第28條、第83條均對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作出規(guī)定,要求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學校、政府等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保障適齡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基于此,檢察機關在履職過程中,發(fā)現未成年人受教育權受到侵犯,相關組織和個人未代為提起訴訟的,可以督促、支持其提起訴訟;涉及不特定未成年人受教育權被侵犯的,檢察機關有權提起公益訴訟。當然,具體到未成年人公益訴訟,不能簡單以受害人數或結果判定,需綜合考量侵權行為是否侵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否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正確養(yǎng)成、是否造成其他惡劣的社會影響等,合理認定是否損害了公共利益。具體而言,當侵權人侵犯不特定未成年人受教育權時,有關主體可以提起侵害受教育權民事公益訴訟,依據民法典第179條規(guī)定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

二是從實踐可行性來看,司法實踐已積累一定經驗。侵害受教育權民事公益訴訟解決的是民事責任歸屬和承擔問題,公益訴訟的對象是直接損害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的民事主體,目的是保證未成年人受義務教育的實現和完成。盡管目前法律尚未明確檢察機關可對未成年人受教育權領域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但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早已有相應主體提起保護受教育權的民事訴訟。1997年四川省某中學起訴五名學生家長違反義務教育法侵犯子女受教育權案和1998年湖北省某小學將拒不送子女上學的某家長訴至法院案,均是學校作為原告提起民事訴訟。1992年貴州省某鄉(xiāng)政府因八名輟學兒童的家長不送孩子上學而將他們訴至法院案,200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某鄉(xiāng)政府訴某學生家長侵犯子女受教育權案以及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某鎮(zhèn)政府訴阿某侵犯學齡兒童受教育權案,則是政府作為原告提起民事訴訟。以上公益訴訟原告的訴訟請求均得到支持,法院作出“被告將其子女送入學?!钡呐袥Q。面對拒不執(zhí)行法院判決的家長,則通過強制執(zhí)行的方式保護受教育權。

二、侵害受教育權民事公益訴訟的實現路徑

一是立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程序啟動調查取證。雖然《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規(guī)則》第35條列舉了檢察機關在民事公益訴訟中開展調查取證的方式,但上述措施并不具有強制性,檢察機關能否取得證據,還需要被調查核實人的配合,而立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程序啟動調查取證則能充分保障檢察調查取證的剛性?!度嗣駲z察院公益訴訟辦案規(guī)則》第88條明確指出“刑事偵查中依法收集的證據材料,可以在基于同一違法事實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作為證據使用”。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的《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明確指出“人民檢察院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提起刑事公訴時,可以向人民法院一并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由人民法院同一審判組織審理?!鄙鲜鏊痉ń忉尩囊?guī)定,從訴訟程序上確保檢察機關在辦理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等侵害受教育權刑事案件時,可以依托刑事案件的辦理開展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活動,結合公安機關偵查、檢察機關自行補充偵查等提高公益訴訟調查取證質效。

二是確定適格被告。實踐中,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被告一般就是刑事公訴案件的被告人,但這并非絕對。比如,根據刑法中關于幫助犯、共犯的規(guī)定,同一案件中構成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的被告人可能比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被告多。就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而言,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違法行為人應是在本罪中針對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起到發(fā)起、策劃、指導、安排等作用的人,同時根據已查明的違法事實,從主觀故意、侵權行為、因果關系等方面綜合認定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值得注意的是,被組織的未成年人人數并不是判斷侵權人是否為民事公益訴訟適格被告的必要條件,侵權人以直接或放任的故意針對不特定未成年人實施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即使只有少量未成年人被引誘脫離義務教育,也嚴重影響公共利益,不能通過未成年人人數否定對侵權人追究民事責任的應然性。

三是明確訴訟請求。民法典第179條所確定的民事責任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等形式。鑒于侵害受教育權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特殊性,檢察機關一般可以從以下兩點主張訴訟請求。一是賠償損失。義務教育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本法規(guī)定的各項職責,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保證其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guī)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一般而言,如果侵權人遵守義務教育法的相關規(guī)定,政府、家庭、學校則不會出現額外的費用或損失,但如果侵權人通過脅迫或者誘騙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政府、家庭、學校則可能會因此產生本不應產生的費用,如為找回被脅迫、誘騙的未成年人造成的誤工費、路費等損失,進而可以認定給國家、集體造成損失。二是賠禮道歉。未成年人公益訴訟承載著打擊侵權人和保護、救濟未成年人的雙重目標。在侵害未成年人受教育權民事公益訴訟中,針對造成損失數額不大的,可要求侵權人承擔賠禮道歉的責任,減少潛在侵權行為的發(fā)生,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門為維護未成年人公益作出規(guī)定,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比傳統(tǒng)的私益訴訟更能維護不特定未成年人在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公共利益,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充分體現在未成年人領域開展公益訴訟的預防功能。

時間:2024-01-04  來源:檢察日報-未來周刊·實務